中国共产党创建红色金融史略及德州印记

2021-06-16 10:35   德州日报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各地都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大家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三大战役、抗美援朝都十分熟悉,很清楚军事在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也一定听过“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七分经济”的说法。这说明军事斗争的背后,需要依靠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经济基础做支撑。

那么,红色金融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又发挥了那些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呢?回顾金融领域那段艰辛辉煌的历程,重温金融战线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典篇章,缅怀先烈、以古鉴今、继往开来,应该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讲红色金融必须从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和金圆券改革谈起

1、1935 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 此次币制改革是在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红军取得较大胜利后立即着手进行的,得到了英美的支持。法币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以外国借款援助等为基金,中央统一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各金融机构持有的白银必须兑换为法币,实现了币制和货币发行权的统一;法币可兑换外币,联系美元英镑,有效稳定了币值;白银则收归国有,政府统一出售白银换取外汇,这一阶段国民政府财政收支空前良好。法币改革的意义主要在于:(1)国民政府通过货币发行权可以自由筹措对日战费,构筑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货币支持体系;(2)通过白银的国有化,防止了白银外流, 扩大了军需品进口能力; (3) 通过增发法币收集重要物资,用于战备和出口;(4) 加强了与民众和英美的政治经济关系。此次币制改革实际上构成了国民党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主干,没有币制改革, 中国国民党的对日抗战是难以想象的。 无论蒋政权如何努力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喊着焦土抗战都将无济于事。由此可知金融对战胜敌人的极端重要性。

法币改革先胜后败。在1935年至1948年期间,国民党为支付巨额战费,同时维护特殊集团利益、维持庞大低效的行政运行,而又措施失当,未能遵循纸币发行规律,法币超发严重,失控的法币引发失控的通货膨胀。最终结局:1937 年100元=2头牛;1943 年100元=煤球一个,1948年100元=0.002416 两大米,法币信用基本破产,走投无路开启金圆券改革。

2、国民党的金圆券改革。

1948年9月,国民党已处于经济和军事全面崩盘的前夜,国民党寄望于币值改革能再次力挽狂澜,筹集军费、挽救政权。这次改革也与辽沈等三大战役同步发起、同步失败。主要措施有:用金圆券兑换法币和金银:兑换比例:1:300万法币,兑换200元/两黄金,3元/两白银,4元/美元;禁止金银流通,强制兑换成金圆券;即日起限定物价保持在当时水平;限定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财政支出、工资发放、物资采购等均使用金圆券支付。

金圆券改革迅速失败。由于预期金圆券会大跌,商家囤货惜售。1948年10月中旬,上海市场的限价虽还在维持,但可售物资短缺,商店货架空空如野,蒋经国上海打虎失败(蒋经国在上海雷厉风行打击奸商囤积居奇,打到了孔祥熙家族掌控的扬子建业公司头上,遭到了蒋、宋的阻止而失败)。10月31日,国民党政府通过《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实际放弃了限价政策,被压抑多日的市场价格立即反弹,平均上涨20多倍,米价一度暴涨近百倍,从1石20元直涨至2000元。11月11日,蒋介石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的发行数额另以命令定之,宣告限额发行失败,为恶性通胀打开闸门。

至1949年5月,币改后不过9个月的时间,金圆券共计发行82万亿多元,为其最初发行限额的4万多倍。与此相对应的是物价狂涨,1949年5月,上海物价指数为币改之初的500多万倍。当月米价1石3亿元,黄金1两兑50亿元,美金1元兑8000万元。经济全面崩溃,此时南京、上海也被解放。

“金圆券改革”逐渐演变成一个赤裸的金融骗局,演变成国民党逃离大陆前对人民进行的最后一次大掠夺,危害甚大。强制兑换掠夺的黄金400万两被运往台湾,使蒋介石得以延续在台统治。

二、讲完国民党金融改革失败的案例,再讲中国共产党红色金融在中央苏区的诞生与发展

金融对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意义同样重大。

1、中央苏区是红色金融的起点。

红色金融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和壮大的。在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下,中央苏区必须要解决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部队给养不足问题。只有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只有筹集到充足军费才能打胜仗。金融对解决上述问题至为关键。苏区金融发展的基本历程如下:

(1)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后,为了解决部队给养和开支,在上井村创办了首家红军造币厂,发行了银元一万多枚;

(2)1928年10月,赣西南苏区成立了东固平民银行,它发行的铜元票是红色政权的第一张纸币。发展了生产、活跃了经济;

(3)1930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迅即成立了江西工农银行,于1931年5月,取缔各县造币厂,设立省级造币厂,先后统一发行了4种“暂借发行券”和铜元票。都信誉良好,群众踊跃购买;

(4)1930年11月,闽西苏区成立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纸币银元券、铸造铜币、买卖金银、买期票、汇兑、储蓄等。还发行了20万股票,都受到群众欢迎;

(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宣告成立。同时组建了国家银行和中央造币厂,毛泽民任首任行长。 国家银行主要担负统一货币,统一财政和税收,以及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理国库出纳,代理公债发行等职责,以保证中央苏区的经济运行和货币流通。货币统一以银元为本币,纸币为银元券,逐步回收杂币。中央造币厂还铸造了少量银元,以沟通赤白贸易。1935年底,国家银行、造币厂等机构人员随长征队伍转移至陕北。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2、中央苏区采取的金融举措。

一是统一和规范货币发行,统一金融政策,制定金融规章条例,规范了金融运行。二是多种举措占领货币市场。以物资采购、行政经费、工农业贷款等形式投放货币,以成为苏区主导货币;三是以存款、税收、国营企业收入等方式回笼货币,稳定货币购买力;四是维护苏币信用,遵守银元本位制,发行兑换券性质的货币,随时足额兑现;五是扩大低息贷款,支持工商业发展(即扩张性货币政策)。“取消一切高利贷,“取消典当业”;六是发展信用合作社,开展贫农雇农信用互助,如农具、更牛、种子、粮食等,支持农业发展;七是发行公债筹集军费和支持经济建设。国家银行代理发行了两期革命战争公债180万元,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有力支持了反围剿斗争和苏区经济建设。

3、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国民党政权的金融斗争。

国民党针对苏区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破坏活动,包括严厉封锁根据地人员、资金、货物流动,断绝一切经济来往。同时,军统特务组织先后派遣人员潜入中央苏区铸造劣质假银币,设立假钞印刷秘密基地。一时间假币伪钞泛滥成灾,苏币急跌、信用大损。群众纷纷抛出纸币兑换现洋,酿成挤兑,几乎要把国库掏空。白区商人拒绝接受苏区铸造的银币,对外贸易遭受重创。

对此,中华苏维埃专门成立经贸局,建立专门交通线,畅通与白区的人员资金物资交流,输出土特产等换回银元和必需品;保卫局端掉国民党安插在苏区的假币制造窝点,严厉镇压制造输入假币、故意哄抬现洋、抑低苏区货币的反动分子,查处倒卖投机分子,同时限制白银外流;改铸白区通行的“老鹰头”银洋用于对外贸易,金融秩序渐趋稳定。湘赣、湘鄂西等苏区发展的金融机构也发展为国家银行的分行机构,但与总行没有业务直接往来,仍独立发行货币。

总体而言,中华苏维埃政权通过货币发行和一系列金融举措等,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也为红色金融进一步发展壮大积累了经验。

三、伴随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红色金融也相应发展到第二个重要阶段。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金融发展与斗争

1、陕甘宁边区的金融发展历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转移至陕北后,改组为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边区政府初期通过经营光华商店,来发行光华代价券辅助法币流通,繁荣经济贸易(西安事变后至皖南事变前,法币可在根据地流通);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关系恶化,边区政府随后发布《关于法币停止行使的布告》,禁止了法币流通。3月份正式发行了陕边币,作为边区单独的官方货币,光华代价券逐步收回。边币的使用打破了国民党的金融封锁,维护了经济运行。由于根据地与国统区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都彻底剪断,法币同时仍有一定市场。但边币发布之初就因发行速度过快引起物价飞涨,随之边区政府开展了平价运动,通过大吞小吐的办法逐步回收货币量,减缓货币发行速度,物价渐趋稳定。

1943年6月国民党闪击延安未成,但经济封锁再次恶化了边区的经济形势,同时受法币贬值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影响也较大。部分区域拒用边币,群众生产生活都受到一定影响。1944年西北财经办以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的名义,发行了商业流通券,可兑换边币,1元流通券=15边币,固定比价不变。同时储备一定法币维持流通券和法币的比价。1945年将流通券作为边区本位币,逐步回收边币,直至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最后与其他根据地银行共同组建为中国人民银行。

边区银行是唯一经过土地革命考验的银行,延续了很多土地革命时期的做法,也开展了新的探索。例如逐渐禁止法币流通、完善法币出境管理,继续发放贷款支援生产,资金扶持农业开展信用合作等。其发行的建设救国公债,建国后提前还清,成为信誉最好的公债。

2、其他主要抗日根据地全部独立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1938年初,毛泽东在中央报告中明确提出:抗日武装要“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及破坏法币的政策作斗争,允许被隔断区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1938年的3月,经国民政府批准,晋察冀根据地边区银行在山西五台成立,发行冀边币;1938年8月,山东根据地的北海银行在掖县成立,发行北海币;1939年10月,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冀南银行在山西黎城县成立,并发行冀钞;1940年5月晋绥根据地,在兴县农民银行基础上成立西北农民银行,发行西农钞;1941年的4月,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盐城,也创办了江淮银行。1945年8月,整合为华中银行,发行华中币。

3、抗日战争时期对日寇的金融斗争

日寇不仅在军事上发动了侵华战争,在经济战场上,对中国也发起了进攻。从1938年开始,侵华日军将伪造中国货币,夺取物资,搅乱市场,拖垮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列入了最高战略。1939年到1945年的七年间,伪造中国货币超过40亿元(共和国建立时的GDP是80亿元)。此外,日军还利用伪政权银行,在中国东北、内蒙、华北、华中等地大量印制日伪币。这些假钞和伪钞连同日军的残酷封锁一起,扼杀着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

各根据地对日寇也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主要措施有:各根据地内全面抵制日伪钞的流通。根据斗争实际需要,游击区群众可以适量适当比例兑换使用伪钞,与根据地货币并行。根据地政府也会适量储备一定伪钞,方便从敌占区购进物资。抗日根据地为防止钞票被日军仿制,运用当地特殊材料造纸难以被仿制,根据地银行每半年就会更改钞票颜色,不给日伪军仿造假币的时间。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银行分散发行地方性货币500多种、分区管理、互不流通,抵抗了侵华日军在经济战线上的进攻,保护了边区人民的财产,守住了根据地的经济阵地。

4、抗日战争时期对与国民党法币的斗争,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一是解决有无阶段。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初期,与国民党以合作为主。各根据地先后发行拥有了了自己的货币 ,与法币共存流通。并逐步扩大发行量,不断增强根据地金融的独立性。

二是抗衡依存阶段。皖南事变后,发布了《关于法币停止行使的布告》,禁止法币在根据地流通。实际中仍有法币流通,各个根据地政府也需储备一定量法币,通过可兑换法币的方式来维持根据地货币信用,也用于在国统区采购物资。这一期间与法币既斗争又依存,主要是我中有敌。

三是反攻驱逐阶段。美日太平战争爆发后,日本无法用法币到英、美国家银行套取外汇,因此大量抛售法币。国民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增发新币,并放弃对沦陷区的法币维护。结果造成法币币值狂跌。由于各解放区货币还与法币进行兑换流通,因此,根据地币值也随之跌落,造成物价飞涨,市场混乱。党中央财政部下发《关于法币问题的指示》要求:“动员党、政、军、民、公营商店、合作社,将所得之法币随时随地交给贸易局,向境外换回物资,不得用于境内,更不应囤积,以减少法币在境内停留遭受的损失。”即:根据地政府不再储备法币,币值与法币脱钩,进一步扩大根据地货币发行量,逐渐驱逐法币。

四、是肃清法币阶段

北海银行率先取得对法币斗争的胜利。1943年,胶东抗日根据地全面禁止法币进入,建立起独立的北海币市场,1944年山东根据地全境法币基本肃清,(北海币与法币比值为1: 5)。北海币最终成为山东根据地流通的唯一本位币,这是根据地军民经济金融斗争的转折点。在1943年底开始,战斗的天平开始全面倒向各抗日根据地,法币逐渐被彻底肃清,并持续到抗战的最终胜利。

四、下面再讲解放战争时期人民银行的成立与人民币的诞生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解放区转入战时经济体制。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和巨额战费开支,出现了货币超发、物价暴涨、币值恐慌性下跌的状况。中国共产党也必须先解决好通货膨胀难题后,才能对战国民党。

1、首先破题的是晋冀鲁豫解放区邯郸局

晋冀鲁豫解放区在46年7月召开财经会议。采取了以下金融措施减少货币供给、维护币值稳定:1、不再发票子,所有票子冻结在银行;2、停止商业贷款和经费垫付;3银行收缩银根,收回一批票子;4、经济部也少买多抛物资;5、为渡难关,各分区行署将埋伏的资产清理上交。6设财经委员会统一领导财政金融等经济工作(冀南币币值一直较为稳定)

46年9月召开庞村会议。研究财政政策的配合:1、在财政上要解决好多养兵、提高生活待遇标准、照顾人民负担能力三个矛盾;2、在保障供给上解决好上级要求集中统一下级要求独立自主,以及地方和军队之间的供需矛盾;为此晋冀鲁豫解放区召开庞村会议(1946年9月),决定成立军政联合财经办,实现集中统一领导;找出并精确确定了财政的三个核心管控指标:一是人民人均负担不能超过小米4斗至4斗2升(人均年收入的15%-20%)二是养兵不能超过30万人(全区人口的1-1.5%)三是一个士兵的年费用不能超过小15石(约2400斤)意在保证最大限度养兵、最大限度支援前线、最大限度减轻人民负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通过此次精细化预算,不但实现了预算收支平衡,还实现核减全部预算的三分之一,共产党从而基本摆脱了通过货币发行筹集战费的依赖,从根本上防止了恶性通货膨胀,而这正是国民党政权无法做到的。庞村会议经验上报中央后转发了各解放区。

2、晋察冀中央局(五台局)紧随随后、立即行动。1946年12月成立三级财经委员会,并确定了财经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立即开展工作。在研究本根据地财经统一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各解放区间的财经统一问题也必须解决。解放区之间经济上各自为政互不了解,交往中存在相互封锁和争夺市场的矛盾,存在货币不统一、相互征税、设置关卡等问题。各野战军跨区作战也需要就地补给。为此,晋察冀中央局向中央提出了召开华北财经会议的建议。

3、1947年3月-5月华北财经会议在邯郸召开,4月中央确定成立华北财经办,统一各解放区财经政策、调剂各区财经关系和收支,派董必武担任华北财经委主任。华北财经办职责为:1、制定华北解放区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2、审查各解放区的生产、贸易、金融计划,并及时做出必要的管理与调剂(计划经济的源头);3、掌握各解放区的货币发行;4、指导各解放区的对敌经济斗争;5、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6、审定各个解放区的人民负担7、审定各解放区的脱产人数及编制供给情形8、审核个解放区的财政预算并做出必要调剂办法。

4、华北财经会议确定了筹建人民银行统一货币发行的5个步骤:

第一步:华北必须确实掌握各区的发行额和预算,了解各区票据的互换率,以及粮面油盐煤金银等重要物资的价格,完成银行的准备工作;第二步:发行少量的统币[假定比冀南币值高若干倍,暂发行量为20亿元,]主要做各区汇划用,市面也可流通。老百姓可以按银行牌价买需要的物品,也可兑换该区本币,统币有物资做保证,各银行贸易机关税务机关必须承认其币值不变。各区票币比值在发行时各定出一定的比率。嗣后,某一区票币因故贬值时,统币对该区的票币的比值可以提高,反之亦然,逐渐巩固统币信用。第三步:在各区票币发行定额中,统币发行占一定比例,逐渐扩大统币发行。第四步:停止各区票币发行,完全发行统币;第五步:用统币收回各区票币。

5、各解放区银行逐步合并统一实现人民币的诞生

伴随解放战争的进程并按照既定步骤,1947年10月,陕甘宁解放区与晋绥解放区合并,陕甘宁银行并入西北农民银行,统一使用西农币,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停止发行。1948年4月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合署办公,改称华北银行,1948年10月,对外正式称为华北银行。 1948年9月华中银行并入北海银行。1948年12月华北银行与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在战火中诞生,并伴随解放军的脚步,迅速横扫金圆券。

五、再向大家分享一下德州红色金融的历史——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的诞生和演变

1938年3月8日,中共掖县县委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并于1938年8月成立北海银行,发行了掖县版的北海币。11月,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暂时停业,1939年8月恢复建制,后来逐渐壮大。

1938年9月肖华率领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到达山东乐陵,开创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为抵御日伪的金融进攻,1941年7月在乐陵大桑树村成立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大桑树村北临德惠新河,南有一条数十公里东西走向沙丘土岭树林茂密灌木丛生便于隐蔽。

分行行长张耀曾是河北盐山县人,下设股室:印刷股,王月彬;打码股,福寿昌;鉴定股,李聘周;后勤股股长赵培臣。下属主要单位印钞厂,主要设备两盘大石印机加一台脚蹬子打码机。

分行在宁津长官镇西北小赵家试印了冀鲁边区第一张北海币。成立初期在大桑树一带印刷半成品,在程家楼村老百姓牛栏里打码标号。由于奸细告密,1941年秋,在程家楼被敌人突袭包围,损失了部分半成品和机器。1942年6月2万日伪军对冀鲁边开启了50多天的大扫荡,期间遭受了两次较大损失,一次在张不良村、一次在侯家各丢失一台脚蹬子打码机,牺牲了几名同志。

1942年8月被迫迁至河北的海兴县献庄一带。1943年9月清河分行和冀鲁边分行合并为渤海分行(垦利),不久在德州设支行,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改称中国人民银行德州支行,延续至今。

1944年3月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印钞厂与清河印钞厂合并,改名为北海银行渤海分行印钞厂。印钞厂修理车间几经辗转迁址德州市,成为德州机床厂的前身。

目前,我们仍然可到乐陵大桑树村冀鲁边分行旧址和德州机床厂旧址去参观学习,回味那段百折不挠、勇于牺牲的红色岁月。

六、最后一起探讨建国前红色金融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波澜壮阔、成就非凡,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非凡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特别是建国前金融事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充分展现了老一辈金融工作者的高超智慧、坚强意志、创新精神,这些都带给我们无尽的思索,给我们今天的金融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主要有一下经验可以借鉴:

1、以人民为中心是金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民群众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在中共早期金融思想中即有充分的体现。从各红色银行名称即可看出,例如工农银行、农民银行、人民银行等;从支持开展低息工商贷款、农业信用合作、坚决取缔高利贷和取缔当业等金融举措中也可看出。各项金融事业的成功也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与党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

2、坚持独立自主、维护货币主权是金融工作的根本前提。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没有自己的货币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在纸币时代,金融一手就可以让一个国家不战而败。今天我们在对外金融合作中不能受制于西方。

3、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终极法宝。红色金融从弱到强,无经验可以照抄找搬,全部依靠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践中得来的,人民币的胜利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4、保持币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保持币值稳定是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需要,国民党的币制改革失败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当前我国制造业投资不足、房价偏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必须限制在合理范围。

5、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经济增长才能币值稳定,金融既要盯央企、国企、500强,又要坚定不移支持制造业升级,支持民营经济、三农、中小微,防止脱实向虚,只为金融资本服务。

6、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要高度协同。华北财经委设立后,收支平衡、物价稳定、供给充裕。这主要体现了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的重大意义。

7、人民币与法币和日伪币的斗争史,特别是人民币对法币的斗争史(从依存到抗衡到反攻及肃清法币的各个阶段,遵循和反映了货币斗争的客观规律),对今天正确认识人民币与美元的关系,把握两种货币的基本走向,为德州经济发展创造较好外部环境,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撰稿  张天正(德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编辑|苗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