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黑陶的故事 |我家的瑰宝

2019-04-02 10:01  

□张桂婷

我原本对黑陶没有透彻的了解。20多年前出差到德州,看着集工艺品和实用品功能于一身、光彩照人、别具一格的黑陶台灯、笔筒,便买下来,陈列于床头、书房。20年来,它们温馨着我全家人的读书、学习和美好的生活。今天看来,这岂止是两件黑陶,更是我家的瑰宝。每当欣赏它们时,探求黑陶前世今生的欲望便油然而生。

2018年秋,文友一行20余人来到“中国现代黑陶城博物馆”,聆听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丽霞对德州黑陶前世今生的讲述,方知陶是人类远古文化的显著标志,是对人类文化进步的反映,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传承。我们走进东西两大展厅,近距离接触这些大大小小的黑陶作品,轻轻地抚摸,敲一敲,竟发出了金属的声音。这4000年前的声音,穿越记忆,从远古走来,震撼着我的心灵。我看到了比4000年的距离更漫长、更开阔的智慧在闪光……

据了解,黑陶的烧制温度达1000摄氏度左右。黑陶分细泥、泥质和夹砂3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胎壁厚仅0.5-1毫米,有“蛋壳陶”之称,享誉中外。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走近“硬刻三羊开泰”大瓶,只见陶上的羊,一根根细毛历历可见,表情、眼神栩栩如生。那款“一带一路”的陶盘,几只骆驼在沙漠之上,让人感到它们似乎正在行走。

接着,我们又亲眼目睹了几位师傅精湛的制作工艺。孙连伟大师正在拉坯;硬刻大师毛军、软刻大师于慧荣等,也都在现场为大家展示制作工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和黑陶相伴,让艺术的灵感、睿智和隽永熔铸于每件黑陶艺术品中。工匠师傅历时8个月创作的巨幅工笔画《陶魂》、历时6年创作的中国《四大名著》系列人物画、将3.2万字十九大报告微雕刻制的《微雕瓶》等等,那真是刀锋细腻流畅、人物栩栩如生,若非亲临现场,很难想象到这些娟秀细腻的绣花针功夫。精美的黑陶制品,已成为专家学者手中的至宝——有的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作为珍贵文物长期收藏,有的作为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用来陈设房间、装饰客厅,有的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嘉宾。如今,梁子黑陶产品已经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德州乃至山东重要的文化品牌。

梁子黑陶的艺人们,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利用民间的传说、残存的瓦块器皿,一点一滴地去伪存真,还原远古原貌,将运河两岸的红胶泥,升华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他们将雕、刻、书、画融为一体,将岩画、国画等古代艺术,与现代的剪纸、漆画、版画等表现语言结合,讲述传统典故、人物传说、文史经典等内容,通过精雕千姿、细琢百态,创作出了精美绝伦的黑陶艺术品。无论是黑如漆、亮如镜的硬刻陶,还是薄如纸、声如磬的蛋壳陶,都是那般构思巧妙、出神入化,其精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广大顾客朋友的赞叹和珍爱。

岁月荏苒,一晃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变。“梁子”更成熟、更“老练”、更美丽了。过去低矮的厂房,已被崭新的办公大楼替代;工人工资涨了几倍,幸福荡漾在员工们的脸上和心中。而惟独不变的,是梁丽霞那种泼辣、坚强、睿智、温馨,以及对黑陶“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热爱!据了解,德州梁子黑陶已有6种产品被选为外交部指定专用礼品。2014年,“德州黑陶烧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子黑陶成为德州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在这块土地上,人们正继续燃烧激情的火焰,创造着更多前无古人的奇迹……  

编辑丨张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