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患者手写12页感谢信,传递浓浓医患情

2019-07-30 18:38  

7月17日上午,宁津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收到一封长达12页近3000字的手写感谢信,患者将心底的感动浓缩在笔尖纸端,字字带情,句句催泪。

写信的人叫张树楼,今年74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退休前在宁津县政府部门工作,业余时间喜欢文学创作。过去的4个月里,因身患重症,5次来到宁津县人民医院住院,前后共计30余天,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

“我们收到的感谢信数不胜数,这封信最令我们感动。” 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吴艳巧看完信,眼中噙满泪水,张树楼第一次住院时的情景,再次浮现眼前。

3月21日凌晨3点多,因严重咳血,张树楼被医护人员推进了重症病房。他整个人精神状态很差,茶饭不思。几天前,与他从小学到高中一起读书,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老伴,因心脏衰竭离他而去。

了解情况后,吴艳巧心里有了主意。上午巡查完病房,她与老人拉起家常。“大爷是通情达理的人,您和大娘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建立了家庭,生儿育女,一辈子不容易啊!我相信,大娘不喜欢看见您现在这样,她一定希望您振作起来,把对她的悲痛化作对儿女的疼爱关心,接过她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起到一家之长与主心骨的作用。”这几句话,对张树楼重振精神起到了关键作用。

“每天凌晨4点前,我都会醒来,再无睡意,这时准有护士走到我床前,陪我聊天,鼓励我振作精神、战胜病魔。他们每天给我输液、擦洗、翻身、按摩、接大小便,”张树楼对记者说,“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算是亲儿女,又有几个能做到天天如此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真的很难这么快从悲伤痛苦中走出来。”

感谢信里有段文字令人动容——“年龄大了,胆子却小了,更是见不得血。有次住院,因咳血而手脚发凉、脸蜡黄、浑身发颤。护士李灵攥着我的手问:‘爷爷,您怎么了?’我说:‘害怕’,她说:‘爷爷,不怕,有我们在您身边,我们就是您的胆。’顿觉一股暖流在全身涌动。”



“护士们做得太到位了,让我们做儿女的省了不少心,真的特别感谢他们。”张树楼的女儿张红燕对记者说,这封信父亲写了一个月,本来她想为父亲代笔或用电脑打字,但父亲坚决不同意。

张树楼接过话说:“住院这些天一直和他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是我的精神支柱。只有亲笔写,才能体现诚意,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枭敏,我来给医生护士们送点吃的,住院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都吃不上饭,有时候忙起来,吃一半就回来抢救,饭菜都凉了,这些东西不怕凉,能垫垫肚子。”听到张树楼真挚的话语,科护士长张枭敏的眼睛湿润了,“能有这样一位患者像亲人一样心疼我们,真的让我们受宠若惊、感人肺腑啊!”17日上午10点,送完感谢信,张树楼将带来的两盒糕点分给大家吃。随后,他与医护人员一一握手拥抱,追忆一起相伴的温情时光,场面温馨而感人。

当天下午,科护士长张枭敏,将老人的感谢信拍照后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并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尽己所能把工作做好,追求最融洽温馨的医患关系,这正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封信吧——

惜惜分别情

“医患情谊深,泪别湿衣巾。待到重逢时,相拥爱最真。”

用一首五言诗作为本文的开篇,顿时激起胸中的情感波涛,撞击我的心扉。我有责任把一段难忘的情谊写下来,余生铭记。

<一>

我今年七十四岁了,在这以前身体一直很好,一年很少感冒。儿女们常说:爸爸既没有高血压,又没有心脏病,心胸宽广,吃嘛嘛香,将来一定高寿,我们做儿女的很高兴也很羡慕。

天有不测风云,不知道得罪了哪路神仙,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6月12日,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竟五次到县人民医院ICU-1住院。病情也不复杂,就是咯血。第一次是在3月21日凌晨3点多,住院7天,28日出院;第二次是在4月24日黎明时分,住院4天,27日出院;第三次是在5月15日凌晨4点,住院6天,21日出院;第四次是在6月11日清晨,住院5天,16日出院。这次是住院折腾最厉害的一次,因为排不出尿,还下了导尿管,身体损伤最大。出院后,一直感觉虚弱无力,食欲不振,吃什么也没有滋味,身体一直恢复不好。出院仅仅6天,再次雪上加霜,于6月21日晚10点,又因咳血住院。可想而知,那时候我的身体状况遭到什么情况了,走路儿女搀扶,大小便不出屋,体重下降,明显消瘦,弱不禁风。

“破屋偏锋连阴雨,旧船又遇顶头风。”我第一次住院的前八天,老伴患病六年多,终因心脏衰竭,与世长辞了。我和老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起读书,从相识到相伴、相随,度过六十多个春秋,老伴对我的关心爱护,一生不能忘怀。我和儿女们正处在极大的悲痛中,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生病住院,而且是不止一次的住院。不难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心情该有多么痛苦,情绪该有多么沉闷低落。老伴过世后,儿子一直每晚陪伴我休息,女儿、儿媳在饮食上翻着花样给我做着吃,但情绪一直振作不起来。

<二>

从我第一次住院,ICU-1病房的主任、医生、护士长、护士都格外重视。他们了解我实际情况后,一是药物积极治疗,二是认为我的思想压力大,心情悲伤,还没有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必须配合心理疏导,首先要治好心病,才有利于我身体的恢复。吴艳巧主任抓住症结所在,不失时机的对症下药。她利用上午巡查病房后的一段时间和我促膝谈心,用拉家常的形式,拉近我们的距离,她说:“大爷是通情达理的人,大娘也肯定是识书知理的人,你们俩坚实的感情基础,建立了家庭,生儿育女,一辈子不容易呀!我相信,大娘不喜欢看见你现在这样,她还会像年轻时一样关心着您,希望您振作起来,把对她的悲痛化作对儿女的疼爱关心,接过她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起到一家之长与主心骨的作用。相信,只要您放下包袱,在药物的积极治疗下,一定很快好起来,您的家庭一定也会越来越好,一定会更幸福。”病房的几位医生,还有张枭敏护士长,他们不断地用真情拨动我的心弦,尤其是枭敏护士长,谈到动情处,我潸然泪下,她也跟着热泪盈眶。就是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我被他们的真情打动了,灰冷的心开始变得明亮;六月天的热烈,开始鼓动我的心田。我的心情一天天变得明快,终于由低落到振作,由灰冷,变得像雨后的彩虹,那么多彩。

我经常咳血,得不到彻底治疗,始终牵动着吴主任和医生们的心,我止血后又咳血,说明渗血伤口愈合有问题,只要伤口愈合的牢,就不会再咳血了。他们围绕这一关键,查资料、访师长,终于找到了治愈方法——放疗。

放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我已经过了前十天的放疗期,治疗效果显著,饭量增加,精神饱满,脚底有劲,走路再不用人搀扶。

为感谢吴艳巧主任和医生们,感谢枭敏护士长,为治好我的病所付出的心血,特赠诗一首:“一身兼二任(指既是临床医生,又是心理医生),双手托沉浮。真情永相驻,体健老还童。”

<三>

我的身体恢复效果显著,离不开医生们的精心治疗,也离不开护士们的细心护理。ICU的护士们功不可没。“护士”私心杂念最少,心灵纯洁,品德高尚,让人尊敬。

年龄大了,胆子却小了,更是见不得鲜血。记得有一次住院时,因咳血而手脚发凉,脸蜡黄,浑身发颤。护士李灵攥着我的手问:“爷爷,您怎么了?”我说害怕。她接着说:“爷爷,不怕,有我们在您身边,我们就是您的胆。”

言语不多,声音不大,但这是壮志之话,提神之语。顿觉似一股暖流在全身涌动,立时气畅胆壮,不再有丝毫害怕的感觉。

人上了年纪,睡觉就少,我每天凌晨四点以前就醒了,再没有睡意,只好在病床上翻来覆去,胡思乱想,这个时候,准有护士走到我的床前,轻轻的叫声“爷爷,您醒了,我陪您聊聊天吧。”先是鼓励我如何振作精神,战胜病魔;又和我谈及家庭生活,怎样过好幸福的每一天。她们就像事先约定好了一样,也或许是枭敏护士长的安排,每天凌晨,准有一位护士陪伴我渡过黎明前这段难熬的时光。

记得有一次是张慧霞和我聊天。我无意间问她,你们每天的活动空间就是百八十平方米的天地,接触的是身患重危病的老人,不感到乏味和枯燥吗?你们有什么梦想呢?她听后,脸有点儿红润,非常淡定坦然地说:“不错,我们每天的活动空间很小,护理的又是危重病人,且老年人偏多。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工作没有兴趣,时间长了,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有老护士的传、帮、带,我认定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干好。现在,我们把病人的每一声呻吟,看做是给我们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微笑,看作是对我们工作的褒奖与肯定。要说我们的梦想,就是主任常说的,看着我们护理的病人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微笑着和我们挥手,奔向更幸福、更欢快的明天。”这些普通的话语,多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ICU的护士们,都具备“三快”特点,腿快、眼快、手快。她们从接班到交班,一天工作足有十二、三个小时,虽然很累,但从不懈怠。他们给病人打针、吃药、输液、翻身、擦洗、喂饭、接大小便,每项工作都那么认真,不是亲人超过亲人,他们对病人的真情与关爱,随着一根根输液管,无声无息的滴入到患者的血液里,瞬间暖遍全身。

他们每天做着看似平凡却又伟大的工作。每隔两小时,准时给病人翻身、捶背、按摩;一日三餐,记录病人的用餐情况以及大小便次数、数量;夜深人静,病人酣睡之时,她们却精神百倍地监测着每个患者的血压、心率,不能出星点的差错……

我住院几十个日日夜夜和她们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病床上,她们是我的精神支柱。ICU的白衣天使们,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护士,更是我的朋友、亲人。

她们像春天的迎春、夏天的白莲、秋天的金菊、冬天的腊梅,四季芬芳。

帅哥、美女们,我们一家人会永远记住你们每个人的名字,记住你们每个人似桃花般灿烂的笑容。



记者 石少军 见习记者 刘潇 通讯员 杜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