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特刊 | 德州市中心血站一线护士风采展:用责任与爱架起生命桥梁

2021-05-12 10:08   德州日报  

近年来,德州市无偿献血工作稳步推进,采供血工作正常运转的背后,离不开一线护士的无私奉献,她们是奔跑在前线的无畏战士,输送着生命的源泉,挽救了无数的患者和家庭。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前夕,记者采访了不同岗位的4名护士,聆听她们的心声,记录她们的故事。

献血服务科王婷婷——

心怀大爱
默默无闻守一线

献血服务科王婷婷在献血车采血

德州医疗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为保障全市各医院临床用血需求,德州市中心血站的采血护士们无论高温严寒,始终坚守岗位一线,穿梭在街头巷尾,日复一日地忙碌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马路白衣天使”。

31岁的王婷婷便是其中一位。一年365天,她和献血服务科的同事们,大多时间是在流动采血车和献血屋度过的,虽然辛苦,但她们却无怨无悔,“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虽看似枯燥单一,但却紧张而充实,那就是为充满爱心的市民提供服务。”王婷婷说。

时间追溯到2011年9月,毕业于桂林医学院的王婷婷,来到国内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后,她更懂得了血液对临床病人的重要性。2015年,她来到德州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担任一名普通的采血护士,这一干就是将近6个年头。

这6年时间,早出晚归,高强度工作是常态。但无论多忙,王婷婷都深知,献血服务科是血站的源头和命脉,她和同事们不能有丝毫懈怠。生活中,王婷婷与丈夫因工作忙碌,把家庭重任“移交”给家中长辈操持。令她最遗憾的事情,就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更不能替长辈分担照顾家庭的重担。

节假日一般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对于献血服务科这个岗位来说,意味着献血人数增加,相应采血量和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一般越是到假期,我们的工作就越忙碌。没办法,为了保障全市临床用血,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本职工作。”王婷婷说。

“在这个岗位上,看到过太多触动人心的事。”工作这几年,一个个鲜活的事迹,一位位无私的献血者,让王婷婷对这条“血液采集”之路更坚定。“虽然参加工作多年,但是对工作的热情、耐心和严谨却从未减退半分。”在王婷婷看来,一个灿烂微笑、一句轻声问候、一些细微动作,都能成为打动献血者的触点。

征询、体检、血液初筛、采血……王婷婷的日常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同时,她还会尽做大可能帮助有需要的人,比如,帮意外摔倒的老人叫救护车、帮被车撞伤的中年人联系家属、帮走失的孩子寻找家人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王婷婷的座右铭,一直以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她和同事们尽最大努力,使献血屋和采血车成为献血者温馨之家,成为全市一个体现爱心服务的窗口,成为街头一道精神文明的亮丽风景线。

“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却需要倾注很多心血。”王婷婷说,“今后,我会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努力,不断发光发热,才能为市民的献血和用血保驾护航。”

机采室郑旸——

甘做爱心使者
传递生命希望


机采室郑旸为无偿献血者采集血小板

5月1日下午,在德州市中心血站二楼的采血大厅里,献血者李俊香在采血护士郑旸的帮助下,经过近1小时的采集,完成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捐献。“机采血小板是循环采集,使用耗材都是一次性、全密闭、无菌专用管路。整个过程需要40至70分钟,这就对机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旸说。

这份娴熟的业务技能,来自多年的日积月累。从2005年开始,郑旸来到市中心血站工作,“身为采血护士,我非常清楚多采集一袋血液对临床来说,就可能多拯救一条生命。”郑旸回忆,从那时起,为了保证全市临床用血需求,她和同事们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精神焕发、热情体贴、业务熟练、行动利索……在血站诸多岗位中,采血护士与献血者接触最多,承担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郑旸与同事们始终铭记这一点,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用责任与爱心,细心服务每一位献血者。

郑旸说,她与同事每天要接待几十名献血者,从指导填表到标本采集进行初检,每一步都需要耐心细致,尤其对待血小板捐献者,要从血液成分、用途开始介绍。“首次血小板捐献者,经常会有所顾虑,我们就用幽默俏皮的语言,为其介绍益处。”郑旸与同事们一天下来,常忙得喝不上一口水。

“今年年初,血站突然接到省血液中心通知,石家庄市因疫情防控需要,造成血小板暂时短缺,急需支援100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面对如此严峻的机采任务,市中心血站连夜起草紧急招募令,郑旸与同事们连夜奋战,对应急工作程序细致梳理,紧锣密鼓、有条不紊进行采血,最终,共采集血小板111个治疗量,圆满并超额完成了采集任务。

郑旸还开动脑筋,积极探索血液采集的巧妙方法,反复琢磨研究采血穿刺时的角度,最大程度减少献血者的疼痛感。就这样,通过她娴熟的业务技能、温暖的关怀与鼓励,一袋袋爱心血液不断被收集、储存,发往临床,输入到患者体内。

这些年来,郑旸自己也参与到了无偿献血中,用亲身行动证明献血无损身体、意义重大。从事无偿献血工作16个年头,她自己多次参加献血,累计献血量18800毫升,其中2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作为一名机采室护士,能为采供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很满足。”郑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采访最后,她表示,这些年,最大收获就是把固定献血者们都相处成了朋友亲人,看到他们开心而来,满意而归,就是最大的欣慰。今后在工作中,将以更积极从容的心态,恪守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为采供血事业奉献终生。

成分科王安英——

严格把关
为每袋救命血负责

成分科王安英进行血液成分制备

统一的标准操作流程,流水化般的生产线,一道道纷繁复杂的工序……5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德州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医护人员正忙着将血液放入离心机,进行最后一步分离。“如果把街头采集回来的血液称为原材料,那么成分科就可以称为血液加工厂。”王安英笑着说。

王安英今年35岁,在10年前,她来到成分科工作,成为这里的一名普通护士。科室工作性质特殊,担负着成分血的制备任务,为保证滤白、离心、分离、热合、速冻和储存等十几道工序顺利完成,一直以来,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细致、敏锐的思维,以及娴熟的专业技能,始终奋战在一线工作岗位上。

每天,王安英与同事们到岗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离心机预温,保证血液在适宜温度下制备。“血液在冰箱内取出后,先进行过滤,将白细胞过滤掉,然后将血袋放入离心机,通过离心机将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开,在这期间还需要热合焊接、装罐、配平,以及准备好病毒灭活耗材。经过一系列操作后,最终制备完成发往供血科。”王安英介绍。

整个制备过程中,净化血液时的无菌操作技术是关键的一环,它关系着成分血液的制备质量,是血液制备的关键控制点。王安英说,在分离血液时,她们不破坏连袋血液,这样就可以保护血液的密闭性,减少血液与外界的相通,从而大大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在这里工作,不仅需要较高的操作技能,而且还非常消耗体力。在王安英看来,成分血的制备是人、机、料结合起来的,每一项过程都需要护士们过硬的体力支撑。“一旦遇上集体采血,我们一天能采900袋血,在手里操作达到近万次。为了赶时间,我们一般从家里带午饭,匆匆填饱肚子就赶紧干活。”王安英说。

“新鲜血浆制备严格受时间限制,采血回来后,必须在18小时内制备出来,并在零下18摄氏度下冰冻保存,除去血液采集和运输的4小时,真正的制备时间非常有限。”因此,王安英与同事们的工作时间,与血液外采任务紧密相连,晚上加班制备是常事。

除了日常加班,王安英与同事们还经常遇到紧急情况,无论是白天、黑夜或是节假日,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炎炎,只要供血科一个电话,必须随叫随到,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血液制备工作,及时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在我手中制备出的每一袋血,都要输入病人体内,血液质量不得有一丝一毫差池。”王安英时刻谨记着这条准则。

实际上,不只是王安英,成分科每一位工作人员皆是如此,工作没有时间节点,节假日上班也是常事,尽管如此,大家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一线工作岗位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将无偿献血者的一份份爱心,通过一双双巧手加工处理,变成“救命血”,最终用于临床患者。

供血科牟超——


“血液关系生命
一点都不能马虎”


供血科牟超将合格血液登记入库

“叮叮叮……”5月10日晚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牟超飞快地接起电话,电话的另一头传来焦急的声音:“我们医院急需O型血,请求血站紧急支援!”

接完电话完成血液出库,已是晚上8点半,牟超手边的一碗泡面早已经没了热气。

牟超是市中心血站供血科的副主任,每天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为全市医疗机构提供临床用血服务。

时间定格到2000年,牟超调到市中心血站工作,成为了一名采血科护士。那时,为提高业务技能,她经常拿自己做实验,练就了“快准稳”的静脉穿刺本领,被广大献血者称为“无痛”护士。同时,还积极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回想过去,大家对献血不是很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每年无偿献血的人数都在增长。”牟超说。

2016年,牟超因工作调整来到供血科,她努力学习新业务知识,将本职工作落到实处,保证了临床用血的安全。“采集回来的血液,要先进入待检库入档,检验合格后才送到成分科制备,制备完成后,又发回待检库等待检验。检验报告出来后,供血科护士会把合格的血液,按不同的成分、血型,分门别类放入成品库中,等待发往医院。”牟超形象地说,在此过程中,她们是细心的收集者、小心的整理者和满怀爱心的分发者,更是生命之门的守卫人,避免不合格的血液制品流出。

如今,翻开牟超的电话簿发现,里面有很多成分血捐献者的电话。不仅如此,对这些人的基本资料,她早已烂熟于心。“成分血捐献受时间、地点、献血者条件,以及保存时间等诸多因素制约,临床需要往往都很急。医院血库遇到紧急情况,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我掌握这些资料,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牟超说。

供血科是中心血站血液发送窗口,也是血液安全之旅的最后一站。“目前,全市临床用血做到了日常基本满足,重大事故抢救、急诊急救等用血100%满足。”牟超说。如果遇到血液紧张或突发状况,血站会启动应急预案,发动应急献血队伍,以保障医院临床的正常使用。

牟超至今记得,去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在此期间,她勇挑重担,除了做好日常供血工作,还担负起了高铁站执勤工作。“高铁站客流量众多,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牟超负责为出入乘客测量体温,维持现场秩序,因抗击疫情工作表现突出,最终被授予了“抗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提起曾经的荣誉,牟超只是微微一笑:“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未来需要永不止步”。

淡泊名利,追求崇高;忘我工作,顾全大局;从心出发,以爱随行。牟超就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持着。没有专家显赫的地位,没有令人羡慕的头衔,但她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赵欣
编辑|李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