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音频故事 讲述英雄历史(85)| ​​有惊无险的枪声

2021-06-25 13:51  

有惊无险的枪声

1951年,新疆大部分县都在开展减租反霸土地改革运动。这是一项非常陌生而又艰巨的工作,一位进疆就分配到地方工作的战友讲,在这新解放的边远地区开展减租反霸工作真是太难了。

那时,步兵六师文工队,一边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大生产任务,一边又忙于及时宣传全师在大生产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好经验。有一天,突然接到师里通知,应地方邀请,文工队要到库尔勒、轮台、尉犁县去配合减租反霸、土地改革运动,演出《白毛女》、《血泪仇》等剧。那时,在库尔勒地区,六师文工队是唯一能演此剧的专业文艺团体,因而这又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文工队在表演节目


提起到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演出,不由得不想起一件很有趣的事。

刚进疆时,步兵六师为感谢当地新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六师的支持和帮助,文工队的京剧队在焉耆广场演出《三打祝家庄》、《群英会》等戏。演出开始观众真不少,但戏还没演完,观众已所剩无几。尤其是戏演到剧情悲痛或激昂时,少数民族观众都哈哈大笑。特别是看剧中周瑜大笑时,他们又是起哄又是吹口哨,弄得演员不知所措,前后台剧务也无所适从。当我们通过翻译问起维族同志为什么大笑和吹口哨时,翻译告诉我们,你们演的戏是红胡子进去,白胡子出来,白胡子进去,红胡子出来。是两个花脸老汉比胡子,看谁的胡子长,两个胡子都长,他们就打架嘞。然后,又指着演周瑜的演员大笑说:“那个巴郎子没胡子,他急哭嘞。”了解了少数民族观众如此理解剧情后,我们感到啼笑皆非。

在接受这样因语不通而导致观众无法理解剧情的教训之后,我们在各县演出时,就在演出场地划片分组,每组都配有翻译,全场的中心和四角,还设有县上的专职翻译。翻译们边看戏边讲解剧情。这样一来,无论到哪个县演出,都有观众被剧情感动得泪流满面,有的翻译本人也被感动得哭着解说剧情,我们常见到观众哭得泣不成声的场面。特别是在尉犁县演出《白毛女》时,观众哭得更厉害,有几位维吾尔族妇女甚至抱到一块嚎啕大哭,她们哭的声音都超过了翻译们的声音。而后,哭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时有的人站起来喊口号:“打倒地主恶霸!为乡亲们报仇!”有的高喊:“打倒黄世仁!为喜儿报仇!”这时,有一名持枪的解放战士,冲着舞台上的“黄世仁”,哭喊着说:“我枪毙了你。”他站起来,对准“黄世仁”刚一举枪,就被眼疾手快的张福目县长发现,他将其步枪往上一托,子弹出膛了。此时,全场的喊声、哭声乱成一团。县领导们飞一样地跑到舞台上,见打穿了几个幕条,而演员并无大碍。县领导指挥快落大幕,并反复向全场观众喊话,让大家都不要慌乱,就地坐下,并让各组负责人按分组就地开会,有苦的诉苦,有冤的申冤,政府给大家作主。由此,诉苦大会便展开了。

事后,这位德高望重的张福目县长看到演“黄世仁”的演员秦占桥同志时,笑咪咪地用手摸了摸他的头说:“你小子把黄世仁'给演活了!真是个好演员,演啥像啥,演得太好了,就是差点把小命给丢了。”张县长又拍着秦占桥的肩膀说:“你小子捡了条命,好好活着吧,咱还要建设新新疆呢!”而后,张县长又对大家说:“从看你们演的戏之后,减租反霸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看来,发动群众的工作,是看戏比上大课来得快。文件学了多少遍,开会还是没人发言。看戏真灵,好看好懂、好接受,教育作用大。”

事情过去56年了,回忆起那惊险的一幕,至今仍然感到激动和震惊,那“有惊无险的枪声”,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作者:齐胜兰)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杨扬 编辑|石秀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