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音频故事 讲述英雄历史(91)| 石春亭 :夜报敌情的小女兵

2021-06-25 14:10  


石春亭 :夜报敌情的小女兵

我叫石春亭,1934年2月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长果庄。我的家乡地处冀中平原,是抗日根据地,我4个哥哥有3个参加了八路军,我是听着父辈讲述聂荣臻、吕正操、马本斋等抗日英雄的故事长大的。哥哥的言传身教与革命故事的耳濡目染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我从童年时就对军队充满了憧憬,13岁时便萌发了参军的念头。

1947年秋天,我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文工队,当时部队驻地在曲阳县,由于部队要转移作战,就让我和其他几个年龄小的女兵留了下来。

不久,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派文化科长黄铭来我家乡招收华东文化干部学校学员,我就和本村同学张藏、张引弟(后来改名“张英”)一块报名参军了。我们3个女孩子当时都只有13岁,父母都是翻身农民,虽然舍不得孩子离开,但是都非常支持我们的选择。1947年11月,我在依依不舍中告别父母和家乡,开始了艰苦的军旅岁月。

参军以后,我们这些新兵一路西行,先是到达邯郸,又经河南到山西,乘坐大木船从禹门口强渡黄河时遭遇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部队冒着重重危险进入陕西。

1948年秋天,我们终于到达陕西合阳,我和20多名文艺兵被分到第1野战军第2军步兵第6师文工队。

文工队在表演节目

这时候解放战争已经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举进攻国民党占领区,解放军和国民党部队经常进行拉锯战,激战中有时候分不清哪里是前方哪里是后方,经常是我们的部队前脚走,国民党的部队后脚就到,遭遇战时有发生。

有一次文工队宿营陕西蒲城,半夜突然有两个人敲门,我警觉地问道:“你们是哪个部队的?”敲门人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由于我的3个哥哥都是八路军,我从小警惕性就非常高,凭直觉感到可能是国民党的侦探,便大声喊道:“再不回答我们就扔手榴弹了。”吓得这两个人撒腿就跑了。

部队已经暴露,要赶紧把情况报告给领导,如果不及时汇报会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可深更半夜的,女兵都很胆小,让谁去呢?那时候我刚刚14岁,毕竟还是个孩子,但是情况紧急,于是我和齐胜兰、张兰格自告奋勇,鼓起勇气跑到文工队队部报告情况。领导听完汇报后,立即派出张国庆和几名男兵出去查看情况,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个身影,张国庆迅速传达命令,命令文工队立刻转移,国民党部队马上就要来了。文工队刚刚撤离,国民党军队就进了村子,真是太危险了。每当我回忆起那段往事,就心有余悸。如果不是警惕性高,就差点让敌人包了饺子,幸运的是有惊无险,成功转移。

渤海军区教导旅有个京剧团,是1947年7月在庆云县常家村成立的。当时旅长张仲瀚回老家献县探亲,得知家乡有一个乡村京剧团,就马上与当地政府协商,动员京剧团集体参军,来到庆云县常家村。京剧团有30多位演员,最小的演员才9岁,最大的16岁,齐兆丰就是其中一员,同时参军的还有他的弟弟齐胜飞及同村的齐克俭、齐胜兰等人。这支京剧团诞生于渤海之滨,成长于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中,经历了解放大西北的历次战斗洗礼,整编后成为第2军第6师宣传队,到达新疆以后又参加了屯垦戍边,既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生产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演出经验的部队文艺团体。

1949年2月,第2纵队独立第6旅改编为第2军步兵第6师,独6旅京剧团与文化干校京剧团合并成立第6师宣传队,下设两个区队,第1区队以歌舞话剧为主,第2区队以京剧为主。我与张彦民、王书文、苑秀芝、赵玉平、杨福来等人在第1区队。齐兆丰、齐克俭、齐胜兰、齐胜飞等人在第2区队。我是宣传队的主演,是歌剧《白毛女》前3幕喜儿的扮演者,后3幕白毛女的扮演者是张彦民。我还演过刘胡兰、梁秋燕及担任过新疆舞的领舞演员。

1997年秋天,我们夫妻二人重返新疆,参加兵团农2师文工队成立50周年大会,共同见证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文工团半个世纪的征程。故友重逢,说不尽的友谊,道不完的思念,都定格在相逢的一瞬间。

(石春亭口述,刘洪忠整理)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杨扬 编辑|石秀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