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音频故事 讲述英雄历史(93)|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屯垦戍边献终身

2021-06-25 14:16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屯垦戍边献终身

1947年10月有一支神秘的部队从山东庆云出发,向西开进征程万里,进军新疆。这支神秘的队伍就是由8000多渤海地区翻身农民组成的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新中国成立时,这支部队在新疆一边屯垦一边剿匪,几十年来一直战斗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第一线。当年踏上西征路时,战士们大多怀揣着“打败老蒋就回家”的信念。然而,“老蒋”早就被打败了,但他们之中能够实现“回家”理想的却寥寥无几。

1949年10月,独6旅(原渤海军区教导旅)接到的命令是继续向西,进军新疆,屯垦戍边。西北自古有句民谚:“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军人信念没有被眼前的荆棘消磨。战士们喊着“不怕牺牲,不怕一切困难,把五星红旗插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战斗口号,高歌猛进进南疆,拉开了屯垦戍边的序幕。

为了不与民争利,部队的拓荒点都选择在方圆几百里无人烟的茫茫荒原。新疆地广人稀,大批部队进驻物资远不够需求,甚至连开荒的工具都没有。没有房子,战士们就砍下柳树桩打个架子,割下芨芨草往架子上一盖,就成了草棚子。后来,战士们又在雪地上挖一个坑,搭上柴草覆以泥土,以避风寒。战士们给这种奇特的住宅起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地窝子”。每天早上起床,战士们的第一个动作不是穿衣,而是摇头,因为睡在那个不遮风雨的地窝子里,夜里又被大风吹进了一层厚土。因为吃不上青菜很多战士患上了夜盲症,黑天走路看不到路,只有手牵着手才能回到住地。戈壁滩狂风时起,碎石乱舞,黑风卷地,沙浪排空,颤抖的荒漠发出阵阵呻吟。大风过后,战士们又扛着坎土曼,挑着三角筐,奔向荒凉的红柳滩。

战士们在田间劳作

在这种极端简陋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用吃苦耐劳和弘毅直前的精神每天开荒12小时以上,很多战士手上打起了“连环泡”,鲜血染红了工具把。当时在部队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八人拉犁气死牛,芨芨搓绳不用愁,越是艰苦越奋斗,要给子孙留想头” 。就是凭着这股劲儿,战士们将苍凉的新疆建成了瓜果飘香的塞外江南。

如今50多年过去了,由山东渤海地区翻身农民组成的英雄部队,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些出生在新疆的齐鲁儿女继续着父辈的事业——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作者: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冬慧)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杨扬 编辑|石秀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