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乐陵聚焦难点堵点纾困惠民,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021-08-26 18:10   德州日报  

“依托41处农村幸福院和971处‘365暖留’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功能,有效破解农村老人‘养老难、吃饭难’的问题。”“对2005年以前建成的39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井家三期、幸福家园一区、幸福家园二区、新城花园等4000余套安置房交付使用,4000户群众乔迁新居。”8月19日,在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杨大为为记者展示了刚刚公示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实事清单,密密麻麻罗列了今年全市103个部门要为群众办的458项实事。

一款款惠民举措彰显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一项项民生工程体现党委政府学史力行,聚焦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决心。“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各镇街、机关单位都结合自身职能,列出了办实事的内容和具体措施,同时市领导带头制定重点民生清单,并推动各项内容进程,保证民生实事立得起、不落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盛慧说。

群众更幸福

化解“急难愁盼”,打通服务基层 “最后一公里”

红色微服务进社区义诊

“李大娘,您把身份证和户口本拿出来就行,我帮你填写,你只需要摁手印就可以了。”8月12日,朱集镇民政协理员宋美贞来到黄瓜许村脱贫享受政策人员李秀兰家里,帮她填写低保申请材料。年逾六旬的李秀兰身体不好,也不会写字,诸如填表之类的事情每次都要麻烦村干部帮忙,她觉得挺不好意思的。现在有了村级民政协理员,主动上门代办,省了她很多事儿。

宋美贞是朱集镇招聘的107个村级民政协理员中的一员。她热心民政工作,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实操能力,除了日常的入户走访、核查家庭收入,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的精准认定等工作,还帮困难群众申请医疗、临时救助,并入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今年,我们在全镇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为真正解决基层群众的难题,党委主动入户了解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创新实行了村级协理员制度,让基层管理服务的‘末端神经’反应更加灵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朱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磊说。

群众的需求就是基层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化楼镇双庙高村村民周广德对今年以来镇上的政策,尤其是村里办“暖心食堂”的事特别满意,乡亲们说起来也是赞不绝口。“每天中午,俺和几个老伙计都会来村里食堂‘聚餐’。孩子们都不在家,能聚在一起聊聊天特别高兴。现在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呀!”周广德说。

周广德村里的“暖心食堂”是化楼镇今年4月7日建成的,也是继该镇韩桥村之后的第二所村级“暖心食堂”,是该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之一。“我们村是纯农业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较多,一些老人每天吃饭都有困难。” 双庙高村党支部书记高春祥介绍说,“暖心食堂”开张后,能为村内所有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爱心午餐。

不仅是化楼镇,铁营镇为帮助孤寡、独居、空巢、高龄老人解决“吃饭难”的问题,在兴隆社区建设了“一元食堂”,为辖区内80周岁以上留守老人提供“一荤一素一汤”精美午餐,以满足老年人营养卫生、经济实惠、简便快捷的餐饮需求。该镇通过聘请第三方餐饮服务商统一采购食材,精心烹制,老人只需要花费1元即可享受健康安全、营养丰富的午餐。

杨大为介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乐陵市委市政府始终不变的民生追求。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乐陵各级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对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提升,根据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具体情况,各镇街也拿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如依托前期开展的“红色微服务”活动,我市在26个市直部门单位,选派90名志愿服务人员下沉到小区走访问需,帮助困难群众完成“微心愿”,打造了龙山小区“妇女儿童+”、枣城家园“公卫指导上门服务”、盛鑫首府“精神文化浸润人心”等特色服务品牌,并开展送书送学活动,将红色革命经典传颂到党员群众“家门口”。

为进一步解决一系列农村问题,我市在医保、民政、卫生、教育等领域对已有政策进行细化,真正确保政策“应享尽享”,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城市更美丽

完善设施,落实改革,打造文明、高效、便捷新城

“跨省通办”为民服务解难题

“我们现在位于乐陵市的银座路口,我们正在城区全面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8月13日17时30分,市公安局民警手持直播设备,带领大家直击“坚守‘高峰岗’文明劝导保平安”的行动现场。

直播现场,民警对市民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的违法行为进行纠正教育,与市民进行了随机互动,解答了部分网友提问。对查处的驾乘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的人员,他们遵循首违警告、再违处罚的原则,以协助民警执勤、学习交通安全法规和通过新媒体进行曝光等方式加强教育劝导和警示,同时抄送其所在单位、社区,由单位、社区加强文明出行教育。当天,进入直播间人次达到8万人。

“近段时间,我们在城区开展集中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行动,得到了很多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市公安局负责人说,活动开展以来,在每天早、晚高峰期,民警对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灯越线、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和整治,规范人车秩序,指挥疏导交通,提前清理道路乱停乱放车辆,及时消除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防堵塞发生,确保路口安全畅通、秩序井然,并形成长效机制。

“以前城区路口有许多骑电动三轮的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通过整治,现在城区交通安全有序,我们上下班更加安全了,这才是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市民郭先生说。

家住大孙乡的企业家孙宝厚也对家乡的变化赞叹不已。“以前是‘最多跑一次’,现在一次也不用跑,等邮政专员上门就行了。邮政专员带来申请书,还帮助填写,我只签字就行了,营业执照邮寄到家,太方便了。”孙宝厚说。8月13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政邮合作再升级,正式推出“政务流动窗口上门办”服务模式,孙宝厚就是第一位受益者。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马洪江介绍,这种服务模式是“市政邮”深度合作的创新举措,办事群众可通过预约上门服务,话务人员一次性告知需要的材料,在确认群众除申请书外的其他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将订单分配到政邮服务专员。政邮服务专员收到“订单”后,按照揽投区域划分到具体揽投人员,揽投人员第一时间响应并与办事群众联系,携带申请书上门到户指导填写申请书、进行材料初审、受理和收件,把受理材料送达政务服务中心相关部门按承诺时间审批,审批结果由邮政EMS专递到家,政务审批实现“居家可办、一次办好”。

“超限超载车辆一旦进入辖区,电子围栏立即发出警报;故意遮挡号牌逃避治超处罚的车辆‘难逃法网’……这些都得益于‘科技治超’的实施。”日前,市交通运输局超限检测站站长梁砚民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乐陵市将“科技治超”工作纳入民生实事“乐行”工程,全市治超工作正逐步实现由“人海战术”向“科技引领”转变,全市超限超载车辆明显减少,超限率降至0.5%以下。

我市为进一步改进城乡道路通行秩序,一方面,加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综合治理工程,优化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强化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工作,解决城区中小学上学放学期间交通拥堵问题,在全市积极推行“一校四长”志愿服务行动,即由“警长+校长+保安队长+家长”组成志愿服务队,对校园周边进行“巡防、管控、治理”等志愿服务,打造校园安保全民治理新格局。

同时,进一步改善提升城乡交通环境,整合申通、韵达、圆通等5家快递公司,联合创建乐陵市世纪通达有限公司,构建起“县级中转、镇级分拨、村级配送”,市乡村三级物流快递服务新体系。目前,乐陵市设立村级服务网点119处,覆盖16个乡镇(街道)、1042个村,并在城区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先后设立快递驿站32处,辐射小区43个。

为打造文明、高效、便捷的新城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市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和前期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气质”。市住建局组织施工队伍,对大桥沟泵站至阜昌路段约700米河道内水、污泥进行清理,并进一步推进全市雨污分流及2处公园建设,打造美丽城区。市交通运输局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在公交公司树立“红色品牌”,设立党员先锋岗等,并在旅游路公交线路上打造“红色公交”,让市民在坐车时既能游览乐陵美景,又能学习党史。市总工会联合团市委、人社局、工商联等单位,开展“乐业工程·云上招聘会”,让有就业需求的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找工作,并开展各类培训,提升务工人员就业能力,让群众真正实现“出门即就业”。

文化更丰富

打造平台,创新形式,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聚人气

红色舞台剧《富平镇》展演

“前段时间我们全家一起看了《富平镇》这部舞台剧,真的是特别震撼,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壮举。”8月2日,市民隋海说。6月25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市文旅局原创的红色舞台剧《富平镇》在市文化娱乐中心大礼堂首演。

该剧根据冀鲁边区抗战的革命史实改编,全剧分为4幕,讲述的是“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南侵,位于冀东南鲁西北交界、鬲津河畔的富平镇首当其冲,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富平镇各界人士挺身而出,救亡图存的故事。

市文化馆馆长孙强介绍,在抗战历史上,冀鲁边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对这一段历史的挖掘还远远不够,还没到家喻户晓、人人熟知的程度。“《富平镇》经过了两个多月的紧张排练,不少现场观众饱含热泪看完全剧,这不仅是欣赏了一台精彩的舞台剧,同时也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孙强说,这部剧从主创到演员均为乐陵本地的群众文艺爱好者,目前该剧还在进一步改编中,准备了多个版本,在全市开展巡演活动。

为让群众欣赏到更多的优秀红色经典,该局还创作了情景剧《忠魂》、相声《风雨历程》、小品《借党旗》等作品,他们还依托“送戏下乡”和公益电影放映,将更多的红色作品送到百姓家门口。“目前,我们已经开展送戏下乡233场、放映电影3600余场。从4月中旬开始,每周2次在旅游路沿线村庄开展《学百年党史 庆百年华诞》文化展演,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点赞。”孙强说。

几乎每个周末,乐陵市各大旅游景点、重点项目、红色展馆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中有学生、有老人、有农民、有企业家,每到一处,他们都会深入了解,还进行集中学习或讨论。细问得知,他们都是报名参加了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学党史、看变化、促发展”乐陵市民免费游乐陵活动。

该中心负责人介绍,活动自今年5月15日启动,目前已开展了近20期,共有1000余名市民参与。他们根据报名人群进行整合细分,制定了5个方向多条参观路线,让人们最大程度体会家乡变化、感受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个活动办得太好了,每次我回老家都会经过星光糖业,知道这是我们本地企业,但从没有进去深入了解过,这次参观不仅进去了,还看到了这么丰富的产品,我们的家乡真是发展太快了。”在外工作多年的王娜带着家人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她相信,今后的乐陵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接下来,我市将再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务实举措,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着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为打造富美和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厚实基础。”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于东钧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于斌 通讯员|张潇允
编辑|于春芝

审核|杨永峰 终审|朱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