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虫南养”扩规模提效益,深耕食品加工产业丨乐陵小蚂蚱“飞”到海南岛

©原创   2023-03-09 16:12   德州日报-德州24小时

三月的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温暖湿润、阳光充足。

昌江十月田镇的东亚飞蝗养殖基地,层层梯田盘旋而上,座座大棚排列其中……放眼望去,红肥绿瘦,生机盎然。

3月6日,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山东孟氏集团董事长孟凡佳正在与基地负责人马超一起对新建大棚进行检查,并将每个大棚里蚂蚱的生长情况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去年我将蚂蚱养殖产业带到了海南,目前已规划了5个养殖基地,其中位于澄迈县和昌江的2个基地已正常运转,儋州的6100亩养殖基地正在建设,另外2个已签约。”孟凡佳说,在海南养蚂蚱有气候、规模、成本、产量等优势,这里每个大棚的蚂蚱产量是乐陵的2倍多。

当好新时代“新农人” 创新模式带火养殖产业

2013年,23岁的孟凡佳海外求学归来,回到乐陵创业,成立山东孟氏集团。他敢为人先,打破传统农业思维,发展东亚飞蝗养殖产业,并在盐碱地上摸索出“上虫下渔”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开发出蚂蚱休闲食品,致力“蚂蚱脱贫”“蚂蚱兴农”的乡村振兴梦想。

“从海归到新时代的‘新农人’,转变的不仅仅是职业和身份,更是理念和思路。”孟凡佳说,短短10年间,他在不断转型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梦,创新的“蚂蚱兴农”合作模式正带动更多人成为“新农人”。

3月6日,昌江十月田镇960亩蚂蚱养殖基地内,一座座银色的大棚均匀分布,在明媚的阳光下,与两侧翠绿的椰子树交相辉映。

在其中的一个大棚内,拇指粗的蚂蚱四处飞舞,耳边尽是“沙沙沙”的扇翅声,随处一脚踩下去,都能惊起一片。王海民小心翼翼地将青草撒在棚里,生怕踩到一只蚂蚱。

如今,养蚂蚱已成为王海民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蹦蹦跳跳的小虫,是王海民致富上的好帮手。

“王大哥,这新棚又都已经建好了,草料和饲料也都运来了,养殖人员什么时候能就位呀?”

“有两个人已经住到咱们基地了,还有两人刚到县城,这两天准能到位。”

“赶紧开工吧,咱这蚂蚱一个多月一茬,可一天都耽误不起啊。”

……

1982年出生的王海民是土生土长的昌江人,在三亚做了10多年酒店生意,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他决定转型。今年初,他经朋友介绍结识孟凡佳后,便踏上了养蚂蚱的“新农人”之路。今年农历正月初十,他签约承包了40个大棚,为提高养殖效率,他又雇了4名员工。

“合作模式太好了!”提起蚂蚱养殖,王海民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我们只出人工,其他都由孟老板提供,蚂蚱成熟后公司统一收购,风险低还省心。要不是大棚数量有限,我还想再包他几十个呢。”

不仅有像王海民这样的本地人,还有许多外地人闻讯而来。

来自黑龙江伊春市的孟凡哲做了半辈子木材生意,如今转战海南,200平方米的大棚他一下承包了100个。“以前不仅做木材,还做过养殖。一年前,一位浙江的朋友给我介绍了孟总的蚂蚱养殖产业,调研后我就决定合作。”孟凡哲说,养蚂蚱周期短、抗病性强、出棚率高,最重要的是除了大棚几乎没有成本,销路还特别好。目前,孟凡哲已经成为基地里的养殖专家,他包的大棚一茬能产220多公斤蚂蚱,每个棚每年收益能达2万多元。

十月田镇位于昌江中部,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光照都特别适合蚂蚱生长,“这个基地共建了410个大棚,目前已全部外包。”孟凡佳说,不仅是昌江基地,目前正在建设的儋州6100亩养殖基地,大棚还没开建就已经被抢订一空。

孟凡佳认为,新型合作模式是大棚被“疯抢”的主要原因。包棚者只需出人工和少量押金,其余包括大棚建设、虫卵、草料、技术支持等都由公司统一提供。蚂蚱成熟后公司根据养殖质量收购,“比如每平方米达到1斤的收购价为6元,1.5斤为8元,2斤收购价就能达到10元,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孟凡佳说。


一年收十茬 产量翻一番 !“走出去”收获满满

惊蛰时节,乐陵铁营镇东亚飞蝗养殖基地的蚂蚱卵还在沉睡,而在海南昌江的蚂蚱养殖基地大棚里,却已是热闹非凡。

从乐陵到海南,直线距离达2520公里,为何选择来这里发展?孟凡佳说,2021年,一次考察的机会,让他近距离接触了这座城市。海南气候温暖湿润,即使冬天,气温也在17摄氏度左右,这不正是蚂蚱生长的最好环境吗?

就在这一年,他通过朋友,在海南省澄迈县流转了30亩土地,建起养殖大棚,开始进行实验。35天时间,第一批蚂蚱出棚。

“一个大棚200平方米,每平方米平均产出2斤,一年能收到10茬,是北方基地的2倍多!”孟凡佳惊喜地发现,由于气候湿润、含氧量高等因素,在海南养殖的蚂蚱个头大、产量高,“海南的蚂蚱1斤能称到240个,乐陵是1斤340个左右,相差近100个。”孟凡佳说。

随着孟氏集团蚂蚱养殖产业越做越大,孟凡佳在做强一产的同时,迈向第二产业,但在发展中,原料不足问题凸显。

他在乐陵建有2处基地,虽然养殖户很积极,效益也不错,但每年每棚最多只能收获4茬,产出数量有限,“记得2021年,有位广东的客商想要签一个价值8000万元的合作合同,但由于原料有限,最终只达成了4000万元,直接缩水了一半。”孟凡佳回忆说,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这也是他坚定在海南建基地的原因之一。

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五指山余脉的西北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山间谷地居多,耕地较少,每户分不到半亩地,形不成产业规模。近年来,该县成立了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整合辖区土地,提高土地附加值。

2022年初,孟氏集团在十月田镇流转960亩土地,建大棚养蚂蚱。“目前,5个基地已经流转土地11000余亩,今年8月之前计划建成8000个大棚,蚂蚱产量能达到每年400万公斤,进一步提升原料生产能力。”孟凡佳说。

用心融入,服务当地,合作共赢。这几天,澄迈县委、县政府也在积极与他联系,欲流转整理1.5万亩土地,发展蚂蚱养殖产业。

“走出去”,获得的不仅仅是原料,更是口碑和品牌。不只是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蚂蚱养殖也引来一批强力合作伙伴。

在海南省儋州市6100亩东亚飞蝗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加紧搭建新棚。“今年4月能建起800个养殖棚。”孟凡佳的合作伙伴之一、温州商人陈玲英介绍,她以资金形式入股,从基地开工就盯在现场,每天记录工程进度,研究改良大棚和改善养殖环境。陈玲英介绍,她很早就听说过东亚飞蝗养殖产业,但北方产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直到孟凡佳来到海南发展,她才决定投资。“后续还会有更多浙商来到这里寻求商机。目前,我们正在商讨与孟氏集团深度合作,在乐陵做大蚂蚱深加工,让这个产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她说。

二产拉着一产跑 一个产业带动两地乡村振兴

乐陵小蚂蚱“飞”到海南岛,既提高了产出效益,又解决了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如今,孟氏集团真正深耕食品深加工领域。“我们既制作人们喜爱的网红零食,又与德州本地企业合作,开发蚂蚱蛋白肽等生物营养品,开辟国际高端市场,带动两地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孟凡佳说。

蚂蚱类食品前景如何?扩大规模后,会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等问题?

目前,我国食品结构逐步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方向转变,休闲类食品在食品消费中的占比日渐升高。根据统计和预测显示,2023年,休闲食品行业会达到1.6万亿元的市场容量。孟凡佳介绍,随着蚂蚱不断被端上餐桌,喜爱这道下酒菜的人们越来越多,“我们前期邀请专业团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市场调查并出具报告,2022年,全国蚂蚱休闲食品的销量达到1500万公斤以上,预计未来10年内将上涨到约75亿公斤。今年,我们企业预计加工量能达到900万公斤,养殖数量还有很大的缺口,未来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养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孟凡佳说,蚂蚱不仅美味,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含量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海南,1公斤蚂蚱能卖到120元。

采访期间,孟凡佳将最新研发的“网红预制菜”——凡佳牌昆虫蛋白摆上了餐桌。包装拆除后,直接放入空气炸锅,5分钟后拿出,撒上盐即可食用。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在网上大卖,很多网红纷纷抛出橄榄枝,要求独家代理,一天订购量最多达40万盒。

“别看它食用简单,研制过程中可消耗了上万斤原料。”孟凡佳介绍,研发中不仅要保证食物成熟,更是对再次加热后的口感进行了上万次的调试,做到酥脆有肉又不失营养。此外,孟氏集团还在海南注册了凡佳(海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临邑县的企业——德州蓝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功能食品蚂蚱蛋白肽,并通过在泰国开设的专柜,出口到欧美等国家。

对孟氏集团而言,只是蚂蚱养殖和销售每年利润就上亿元,为何又投入这么大力度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

“在发展养殖规模的同时深耕二产,既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提升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从而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孟凡佳说。从去年开始,除在前期乐陵市铁营镇建立的基地外,孟氏集团又在乐陵市西段乡流转土地1300余亩,建成295个智能化全自动大棚。产出的蚂蚱全部供应食品加工厂,每公斤蚂蚱补贴养殖户4元,增加当地税收的同时,还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海南养殖基地的顺利运转将乐陵食品加工厂加工能力从年消耗150万公斤蚂蚱提升到了现在的900万公斤,研发出更多人们喜爱的食品和高端产品,真正做到二产一产双赢。”孟凡佳说。在乐陵,已有500多户“新农人”发展起东亚飞蝗养殖基地7000余亩,带动1500余脱贫户致富。

对海南而言,不仅提高了当地土地的利用率,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引来一批有技术、有干劲、能创业的人才,激活了农业发展一池活水,实现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目前,万亩东亚飞蝗养殖基地带动了海南当地1200余农户领跑乡村振兴路。

从鲁北平原到美丽海岛,一只小蚂蚱带动了两地携手续写乡村振兴的“山海情”。如今,孟凡佳又有了新目标,他计划在海南再建一处食品加工基地,立足餐饮食品、宠物饲料、功能食品、生物医药加工四大方向,把蚂蚱养殖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带动两地乡村振兴再上一个新台阶。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伟 于斌  通讯员|于东钧 贾鹏  编辑|于斌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