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邓吉收:人生70再出发

©原创   2022-10-02 12:08  



人生70再出发

□邓吉收

在常人看来,过了70岁便是正儿八经的老年人了,并且许多人对这个年龄还颇为敏感,因为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于是,有些人便开始了倚墙根,晒太阳,进入了人生倒计时的沮丧心境。甚至有人还振振有词地解释说,圣人孔子享年仅73岁,亚圣孟子稍长寿些84岁。殊不知在2500多年前,国人的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70岁即被看作古稀之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他们活在现代的生活与医疗条件之下,“茶寿”(108岁)也是有可能的。

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其寿命在明显延长,据媒体透露,2022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7.93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生70再出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君不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长寿之人随处可见,已不足为奇。

住我楼下的李大伯,属鸡的,今年90岁,每天,天一放亮就起来,然后骑自行车骑行20公里,寒来暑往,天天如此。他说,刚退休那些年,每天要骑40公里呢。还有我老家前邻居张三爷,已88岁,70多岁那些年,天天起早贪黑,硬是把村西那十几亩杂草丛生的荒地开垦出来,变为良田。近几年,在孩子们的一再劝说下,才放下农具。现在,他又迷上了太极,每天撂下饭碗,骑行(脚蹬小三轮)10余里,到县城明德广场去练太极。

城镇及农村的普通人尚且如此长寿,名人大师以及生活在大城市里的长寿者更是比比皆是。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的同龄人,著名翻译家、作家杨苡,今年9月12日,迎来了她103岁华诞。她曾意味深长地说,“生命始于80岁”,这不仅使人联想到另一位文坛百岁老人杨绛,以及百岁科学家杨振宁等。若放眼世界,那长寿之人,真是灿若晨星。如意大利72岁的维娜·卡玛洛塔,在今年4月开始了一个让世界惊讶的决定——徒步“古丝绸之路”。她计划花3年的时间从意大利威尼斯走到中国首都北京,其间将先后穿越15个国家,行程约2.2万公里。她这一惊世之举,源于非常喜欢中国,崇拜悠久的中华文明……不难看出,人生70岁是再寻常不过了,人生70再出发不是梦,为了自己身心健康长寿,为了不枉此生,不妨来一次人生70再出发!

70岁不年轻,但也不年迈。年轻有年轻的亮点,年老有年老的优势,互为弥补。国学大师季羡林享年96岁,他曾颇为感慨地说,自己满意的东西大都是在70岁以后写的。这不难理解,年轻时积累不厚重,是年龄和阅历给学者送来大礼,这便叫炉火纯青。再说生活在当下,正值神州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可谓无忧无虑。70岁应发挥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像曾子一样,来时光洁,走时完美,一生无憾。

那么,如何做才能延年益寿呢?孔子在《论语》中给了我们三字答案——“仁者寿”。何为“仁”?后学者对此又做了非常细致的解读:“气之温和者寿,质至慈良者寿,量至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此为仁之端也,所以仁者寿。”

出生于1915年,现已108岁的“中国最长寿作家”马识途深谙长寿之“秘诀”,为此,他跟哥哥合作了一首“长寿三字诀”,现全文摘录,以飨读者:

“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少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酒饮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为谓,寿之道。”

谨以此文,祝老年朋友们节日愉快,健康长寿!

作者  邓吉收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县人。1963年4月生,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有论文在省、市获奖,偶有散文或在“学习强国”发表,或见诸省、市报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